【恆大違約對市場的真實意涵,市場期待中國「內需」帶動成長的未來遲遲未來,也看不到在未來發生的可能】
✍🏻 分析全文:https://gamma.to/notes/gIkGU2pEN0F9avF9nLV0
📩 免費電子報:https://bit.ly/39U5HKw
#中概分析文
🔖 市場共識的論述認為中國的經濟成長將由「消費」帶動:
過去十年投資人對中概股的共識是,中國經濟的不平衡將由高儲蓄率轉往「消費」帶動其經濟成長,而中國的經濟政策制定者也在致力促進這項改變。這樣的論述也廣被中國經濟學家與各券商的策略分析師所相信。
🔖 高儲蓄率的兩種不平衡的主因:
民間儲蓄佔 GDP 的比重自 2010 年至 2016 年有逐年微幅的下降,但在 2016 年至 2019 年看到了停滯,又在 2020 年消除了民間儲蓄在過去五年的下降進程。儲蓄率的降低某種程度上來自於社會年齡結構的變化,因為高齡人口的花費比年輕人口多。而在造成儲蓄率高的根本性問題如社會安全問題及高房屋成本上,近幾年也似乎沒有看到什麼改善。
🔖 低私人消費佔 GDP 比重:
顯然,高儲蓄率意謂著低私人消費占比。中國相較於其他已開發經濟體的私人消費佔 GDP 比重很低 (例如美國私人消費佔 GDP 比重將近 70%),中國 2020 年在私人消費的成長更為疲弱。
🔖 中國房市的供給與需求:
房屋所有權比重在都會區已達到 90%,在偏遠地區更是將近 100%。若都市化程度提升 1%,將會創造 600 至 700 萬單位的房屋需求,而目前中國有 6 億 5800 萬單位的房屋,光 2019 年就有 650 萬單位的房屋被建造以滿足房屋需求。
🔖 販賣國有地是地方政府的關鍵收入來源:
地方政府有大約 35% 的收入來自土地銷售,而賺取的收入大都會再被投入於「建設計畫」,以求達到各省的 GDP 目標成長率。地方政府不僅發債來替這些高度管制的建設計劃融資,更會繞道而行,以「地方政府融資工具」(LGFV) 來發行不會被認列在地方政府資產負債表上的債務,這些債務會再被銀行包裝成「財富管理產品」與高收益債等形式賣給儲蓄戶。
🔖 人民與政府間的「吹牛」遊戲:
習近平在 2017 年的演說中提到:「房屋是用來住的,不是拿來炒的」,這其實預示了中國的政策執行者想要打壓房產價格的意圖,但消費者都知道政府無法完全承受房產價格暴跌的社會風險。
🔖 資本市場的不效率與失落的十年:
家戶的整體資產負債表實際上看起來是這樣的——民眾的儲蓄都被用於固定資產的投資,而這些固定資產也主要集中在製造業和房地產,而他們的股票也都同時與房地產深度的掛鉤在一起。
#更多分析於內文中